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仰望星空的愿景呢?
愿景由两大要素组成,核心理念和未来蓝图。核心理念就是你努力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;未来蓝图就是你努力要做成什么样的事。
愿景是一种粗线条的强大算法。企业家杰森·弗里德说,在他们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,会用尽量粗的笔。假如你用很细的笔,笔尖的分辨率太高,会促使你担心一些你不应该担心的事情,让你掉进细节里。而用又大又粗的笔,你就会关注大画面,从大局出发,聚焦于少数关键想法。
愿景还会帮你规避掉一种系统性的风险:过度拟合。在统计模型中,因为使用过多的参数而导致模型对观察数据过度拟合,以致当用该模型预测其他测试样本输出的时候会与期望值相差过大。算法专家汤姆·格里菲思提醒我们,不确定性越大,数据越杂乱无章;这时,你越应该注意“过度拟合”的风险。
打个比方,你在一个森林里迷路了,你有两个工具可以借助,一个是你手上的那幅地图,一个是天上的北极星。手上的地图标注很详细,但在不断变化的森林里,你能完全信任前人的经验吗?如果你太过于依赖特别具体的地图,一旦有错误的信息,环境发生变化,你就可能陷入原地打转的困境。
走出森林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?抬头看,找到北极星,然后顺着大方向往外走,途中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,应对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。
地图看起来很精准、很确定,但会让你陷入细节,失去大方向。北极星很遥远、形象模糊,但却是确定的永恒存在,这就是“北极星优于地图”的道理。
愿景,本质上是一种从全局出发,着眼于长期价值的算法,帮助我们穿越未知的黑暗森林。
愿景是怎么样发挥神奇力量的?
其一,愿景代表了一种“预见”能力,能够把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一幅图景,让大目标可视化。
阿里云现在是阿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,但是当年阿里内部对“要不要做云计算” 产生过极大的分歧。最后马云拍板,做。就是因为阿里的愿景是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。云计算可以把IT服务平民化,很小的创业公司也能享受这样的服务,它符合阿里的愿景和使命。符合愿景的事,在长期来看就是对的,值得投入。
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也是这样做决策的,他说过一段话:“亚马逊喜欢做5~7年才有回报的事情。只要延长时间期限,你就可以做许多正常情况下无法企及的事情。我们在愿景上固执己见,在细节上灵活变通。”执着于愿景,帮贝佐斯做出了很多更有利于长远价值的选择。
其次,人是一种需要反馈的动物。
但是人生中大部分的事都无法得到及时、具体的反馈。在没有反馈的时候,你就可能犹豫要不要坚持。创业者需要处于一种半妄想状态,才能直面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潮和低谷。
人们在尚未得到充分实证支持的情况下,也会半妄想:我想成为的人、我想做的事。愿景提供不可或缺的鼓励和反馈。
其三,愿景能够引发化学反应。
18世纪的法国学者傅里叶让仆人每天早晨都对他说:该起床了,伟大的理想正在召唤你!
愿景为什么能给别人打鸡血?我们来看一种了不起的思维方式,最伟大的企业和个人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,那就是“黄金圈法则”。
黄金圈就是有三个圆圈,里面那个叫WHY:为什么,是指“目的”;
中间的圆圈叫HOW:如何做,是指“方法”;
外面那个圆圈叫WHAT:做什么,是指“执行”。
普通的思维方式是从外到内的,先考虑做什么,再想怎么做,最后才问为什么,也就是WHAT→HOW→WHY。
举例说,如果是一般的厂家来卖电脑会是:
WHAT:我们做了一台最棒的电脑。
HOW:用户体验良好,使用简单,设计精美。
WHY:能帮你提高工作效率,让你的游戏效果更好。
然后对用户说:买一台吧!
而厉害的思维方式是由内而外的,WHY→HOW→WHAT。
比如苹果公司卖电脑会这么说:
WHY: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,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。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。
HOW: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,使用简单,界面友好。
WHAT: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。
最后才对用户说:你现在来买一台吗?
苹果公司先阐释了公司愿景,给出一套极具说服力的理由,所以更吸引人。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:做企业,需要乐观地设想,悲观地计划,愉快地执行。其实,人生也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