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底层算法6:内核-找到可复制的最小内核的能力

每一个成功的人,都要经历找到自己内核的步骤,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。

内核有两个特点:

1. 简单,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;
2. 有构建系统的潜力,这样才能防止被别人复制。

比如,海底捞。一般经验,餐饮公司很难做大、很难上市,但海底捞在世界各地开了300多家店,在香港上市,市值曾突破1000亿港币。

海底捞是如何突破餐饮业的瓶颈,取得成功的呢?秘密就在于它的内核。其实,张勇在1994年创立海底捞的时候,是因为自己不会做饭,才开了家对厨艺要求不高的麻辣烫店。也正是因为火锅、麻辣烫不依赖大厨,反而给日后海底捞的复制、扩展提供了空间。

但是,火锅店那么多,怎么只有海底捞杀出了重围呢?张勇走的路线是 “态度好点”,即上菜快,服务殷勤,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。

要实现“简单”,需要满足三个关键指标:

1. 大概率
好吃的火锅会有很多顾客光临,这是经过验证的、可以重复实现的大概率事件,而不是靠热情、梦想或者运气。

2. 被复制
海底捞解决了长期以来中餐不能标准化的问题,以标准化的底料完成了对味道的品控,中央厨房提升了效率,保证了菜品的新鲜,还构建了数字化的管理系统。

3. 大规模
如果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,比如极限运动,那就很难做成大规模。但我们每个人一天都要吃三顿饭,所以火锅就是一个有大规模潜质的事。

要实现构建系统的能力,发展独特的企业文化:

说回海底捞,从最开始的“态度好点儿”这个朴素的行动,推演出一套系统。对内有人文的一面,例如关爱员工,服务员在租金昂贵的北京,住的是正规的居民楼,还有专人洗衣服、打扫卫生;对外,有商业的一面,例如,极致的服务带来的“网红效应”,待客能力强,所以可以找位置不太好、租金低的地方开店。

这套系统就是它的护城河,别人学不来,也抄不走。

怎样找到自己的内核?

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句名言,“我并不试图超过7英尺高栏杆,我到处找的是能跨过的1英尺高栏杆”。

跨过7英尺高的栏杆,适用于极富天赋的人,例如达·芬奇、比尔·盖茨等,他们能够快速学习,还能在不同学科之间自由穿梭。可惜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这种方法风险极大,且极难复制。

相反,跨过1英尺高的栏杆,找到可重复的“简单动作”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,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前者。假如找到这一类方法,你只需重复、坚持,就能取得超乎想象的回报。

巴菲特说:“在投资方面,我们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,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高的栏杆,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高的栏杆。”

你必须找到那些可以大规模复制的1英尺高的栏杆,取得成功的难点不在于做好一件大事,而在于找到一堆可复制的小事。做到专业,进而挖通自己的专业护城河。

  1. 前言:高手都是通过这9种方法找到了“底层算法”
  2. 闭环:靠谱做事的能力
  3. 切换:自如切换大脑两套系统的能力
  4. 内控:防止被自己欺骗的能力
  5. 重启:在不确定环境中不断重启的能力
  6. 增长:把自己做大做强的能力
  7. 内核:找到可复制的最小内核的能力
  8. 复利:能长期局部垄断的能力
  9. 愿景:着眼于长期价值的能力
  10. 涌现:在自己身上发挥群体智慧的能力